大学校长行政和学术双肩挑的很多,但是像房绍坤这样为了专心治学主动辞去校长职务的在山东省的高校中还是新鲜事。须知,经过省委组织部考察,由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经由省政府任命的正厅级官员,可是许多人的职业理想,梦寐以求而不可得。

作为47岁即开始担任大学校长的房绍坤,现年还不足55岁。他在辞职告知中这样解释辞职的原因:“为申报长江学者(按规定现职校领导不能申报)及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经过三年多的慎重考虑,本人于2016年5月正式提出了辞职申请,现已获准,从即日起正式卸任烟台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十分感谢省委尊重我的选择,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本人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祝愿烟台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所有人幸福平安!”

据悉,3月2日,烟台大学召开党委会,校党委书记崔明德受省委组织部委托正式宣布房绍坤辞去烟大党委副书记、校长职务。
房校长辞任至此走完了程序,而围绕着他的话题还在持续发酵中。作为关注烟台大学及房绍坤校长的我,愿意为大家说一说房校长其人及他辞职的台前幕后。

烟大的拓荒者
从1987年北京大学法律系硕士毕业到烟台大学任教开始,房绍坤在烟大工作至今。三十年间,他的职称历经讲师、副教授、教授,行政职务历任法律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副系主任、法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可以说烟台大学见证了房绍坤从青年到中年的每一步成长。
作为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中第一所由地方政府筹资建立的大学,烟台大学在建校之初就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时任国家教委主要领导张承先的关怀与指导,经原国家教委特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选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援建烟大,把支援烟大纳入长期工作计划。烟大于1984年7月创建,1985年开始招生。1990年“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成立,使烟大有了一个较高的办学起点和高水平的发展。
烟台大学一隅
烟台大学法律系就是由北京大学法律系直接援建的,北大著名刑法学专家杨殿升教授为第一任系主任,北大法律系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届毕业留校任教的郭明瑞为第二任系主任。1999年法律系由系改院,当时郭明瑞教授由系主任升任烟台大学校长,时年三十七岁的房绍坤成为了第一任法学院院长。
我的多位学友是郭明瑞、房绍坤老师的亲授弟子。我也旁听过法律系的课,郭明瑞老师当时已经成名,老成持重,而房老师刚由讲师晋升副教授不久,还是个默默无闻的“青椒”,不过却深受学生的喜爱,经常成为男生宿舍“卧谈会”的对象。
九十年代的烟大校园,经常看到一些身穿印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字样T裇的青年教师活力四射的身影。这所年轻的大学紧邻黄海,从学生宿舍楼出去东门到海滩仅有几百米的距离,站在宿舍的阳台上一转脸就是蔚蓝的海平面。那时的烟大法律系与北大法律系在教学上一脉相承,最早地在山东高校中确立了民商法领域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在许多方面开了风气之先。
在执掌法学院后,房绍坤不仅自己学术精进,而且他悉心指导培养年轻学术人才、培育建设法学各学科分支学术团队,强化和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的民商法学术团队,为烟大民商法这一特色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现在的烟大民商法教学团队已成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民商法学科连续被确定为省级强化建设的重点学科。他自己也成为了全国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著作等身,荣誉等身。
学生称他为“男神校长”
2009年4月,房绍坤被任命为烟台大学校长。但是“学而优则仕”后的房绍坤始终未改教师的本色,他一直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当了校长后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同时也带研究生。提前15分钟到达教室,已经成为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他对学生和蔼可亲,不端校长的架子。每年开学和毕业,校长演讲都让学生感觉“接地气”,其中,什么是大学?为什么上大学?怎样上大学?房绍坤的“致新生三部曲”曾让学生收获良多。
他的一些经典段子在学生中广为流传,比如“如果不是‘富二代’,就努力让自己成为‘富一代’,做富二代的爸爸或妈妈”;比如“做一个‘高在人品’‘富在才学’‘帅在行为’的‘高富帅’,做一个‘甜在学知’‘素在举止’‘纯在心灵’的‘甜素纯’”。学生认为房校长的讲话实用、实在,能帮助学生认清大学的方向,能激发学生的进取之心,令他们信服。
2014年毕业季,房绍坤曾经和学生在办公室里拍下一组生动的毕业写真。在照片上,他和学生诙谐幽默的互动,让很多人感慨。
校长与学生
很有学生缘的房绍坤是烟大学子崇拜和爱戴的对象,被誉为“男神校长”。他的辞任也在学生中激起了涟漪。但是相信校长对学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对学生们的影响会更加深远。不当校长的房绍坤永远会是学生心目中的精神偶像。
去留待揭晓
房绍坤辞任校长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申报“长江学者”,根据房绍坤的学术成就,他申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很有希望的。由于人文社科领域不像科学技术领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两种最高的学术称号,所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就是文科学者的最高学衔。
目前在山东的省属高校中尚无文科教授获得这一殊荣。在部属大学山东大学,原副校长陈炎教授曾经为了申报“长江学者”辞去了行政职务。可惜获评后陈先生于去年5月英年早逝,年仅58岁,令人惋惜。
据闻,辞任校长之后的房绍坤离开烟大是或早或晚的事。他的前任郭明瑞教授在离任校长后被礼聘为山东大学的文科一级教授,而房教授的去向还待揭晓。
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房绍坤与许多大学交往颇多,其中尤以中国人民大学最为密切。房老师在人大获得博士学位,他与人大的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利明关系甚笃。2014年9月起,房绍坤按照教育部和山东省委组织部的安排还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挂任校长助理半年。
挂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期间的房绍坤与人大校领导在一起(右三)
房绍坤的老同事、当年同为烟大法律系副教授的杨立新如今也在人大。作为人大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杨立新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也是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烟大法律学科九十年代师资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烟台大学的拓荒者,房绍坤在烟大的三十年,说短也长,短得转眼即逝,长得青丝变白发。他曾经有多次机会离开烟大到更高的平台发展,但在人生抉择的重要关口,总有一股深情让他对挥洒青春的这一方校园不舍,总有一种责任让他愿为共同成长的这片土地坚守。
他在与烟大共同成长的三十年里,既是筚路蓝缕的创业者,又是风雨同舟的守业者。这一路的奋斗,师者、学者、管理者的三重身份在房绍坤的身上相得益彰。他以学者之深厚,成就师者之博爱,以重教之根本,成就学府之底蕴。三十年的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房绍坤的名字已经被深深地镌刻在这所大学的发展史上。
祝福专心学术的房老师在学术之路上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