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林徽因,我不去评价,只讲几个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各位看官自己体会!
第一件事:
林徽因生活在一个动乱的年代,日军侵略中国,她和丈夫梁思成一起逃往大后方,去西南联大任教。一位美国友人劝他们一家去美国避难,但是林徽因拒绝了。因为她觉得,越是在那种亡国灭种的危急情况下,越不能让文化的传承断掉,她和梁思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时,儿子梁从诫问她:“日本人要是打过来,你们怎么办?”林徽因淡淡地说:“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梁从诫急了,说道:“我在重庆上学,你们不管我啦?”林徽因说:“真要到了那一步,就顾不上你了。”后来,梁从诫回忆说:“我被母亲的凛然之气震动了。第一次忽然觉得她好像不再是妈妈,而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第二件事:
日本占领东三省后,日本学者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林徽因闻言就怒了:“我就要去找出来,省得他们目中无人以为中国好欺侮。”从1932年到1945年,林徽因和梁思成走遍大半个中国,考察测绘了数百处古建筑物,然后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1949年,北平解放前,中共领导找到两人索要了此书,并以此为蓝本确定了《全国文物保护目录》。梁思成在生活上几乎什么都不懂,林徽因一方面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一方面又要照顾一大家子人。
1947年,她积劳成疾,两个肺感染,一个肾被摘除。在这种情况下,建国后,她先后参与了设计国徽,抢救景泰蓝工艺和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工作!1950年,国徽挂上天安门后,女儿梁再冰流着泪感叹:“那红色中也有妈妈的一小滴血。”
第三件事:
1953年,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很多学者明知这样做是不对的,却不敢说话。林徽因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但是她托着病体跑到市委,满脸流泪地说道:“你们拆的是具有八百年历史的真古董!
将来,你们迟早会后悔,那个时候你们要盖的就是假古董!”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自煊说:“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实际上,我认为,她更主要的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
第四件事:
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一手创办的,梁思成还担任着建筑系的系主任。1946年,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结果落榜。梁再冰去求母亲帮忙,林徽因只是按照正常的程序,以一个家长的身份,申请查阅女儿的卷子,发现并无错判、漏判的情况。
梁再冰对清华大学建筑系向往已久,她眼泪巴巴地望着母亲,希望母亲能稍稍为自己开一个后门——以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对建筑系的贡献来说,即便真开了这个后门,也没人会说什么。但是林徽因只对女儿说了五个字:“不能那样做。”
现在,人们谈论林徽因,总是八卦她的美貌,议论她的感情生活,却常常忽视了她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和文物保护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更看不到她一生奔忙,年纪轻轻就累垮了身体!林徽因说:“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这才是林徽因!